联系我们
    插件电感_大电流电感
热门搜索
点击排行
推荐电感
推荐阅读
推荐电感
推荐电感
猜猜你喜欢的
常见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 电感 > 常见问题

基于TMS320DM642的视频采集驱动程序的实现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5 18:46:29    浏览量:
视频终端的核心是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模块。基于PC机的数字视频处理,给出了算法研究的途径,而基于高速DSP的应用模块才提供了实时嵌入式视频处理的可能。然而,基于DSP的海量视频数据的电感器生产厂家实时处理的关键则是实时、合理的视频数据采集。本文针对自行研制的基于TMS320DM642(以下简称DM642)DSP的视频处理板卡,使其在C64x系列DSP的实时功率电感器操作系统DSP/BIOS的环境下运行,实现基于类/微驱动模型的视频采集驱动程序,并进一步描述采用EDMA(增强的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器)的数字视频图像信号的实时传输。
1 类/微驱动程序模型
  C64x系列的DSP系统给出了类/微驱动模型[1] 的驱动程序结构,采用该模型进行驱动程序设计,应用程序可以复用绝大部分相似设备的驱动程序,从而提高驱动程序的开发效率。类/微驱动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该模型在功能上将驱动程序分为依赖硬件层(微驱动)和不依赖硬件层(类驱动)两层,并在两层之间给出通用接口。上层的应用程序不直接控制微驱动,而是通过类驱动对其进行控制。每一个类驱动在应用程序代码中表现为一个API函数,并通过标准微驱动的接口IOM与微驱动进行通信。


  在类/微驱动模型中,类驱动通常用于完成多线程I/O请求的序列化功能和同步功能,同时对设备实例进行管理。类驱动通过每个外部设备独有的微驱动对设备进行操作。电感线圈厂微驱动采用芯片支持库[2]控制外设的寄存器、内存和中断资源。微驱动程序必须将特定的外部设备有效地表示给类驱动。
  类驱动使用DSP/BIOS中的API函数[3]实现诸如同步等的系统服务,DSP/BIOS定义了三种类驱动模块:管道管理模块(PIP)、流输入输出管理模块(SIO)和通用输入输出模块(GIO)。在PIP和SIO类驱动中,调用的API函数已经存在于DSP/BIOS的PIP和SIO模块中了,这些API函数需将参数传给相应的适配模块,才能与微驱动交换数据。而在GIO类驱动中,调用的API函数则直接与微驱动通信。
2 基于DM642的视频采集驱动
2.1 硬件结构

  笔者利用TI公司的多塑封电感媒体处理芯片DM642自行研制了嵌入式视频处理板卡。卡上的主要组成模块有视频采集模块、视频处理模块以及网络发送模块,其中视频采集模块主要由DSP芯片DM642[4]电感器生产厂家、视频A/D 转换芯片SAA7115和同步动态存储器芯片SDRAM等组成,如图2所示。来自摄像头的视频信号通过SAA7115进行数字化处理,输出的数字视频信号经过视频端口的内部FIFO缓冲后,由DM642通过EDMA将数据传送到片外SDRAM中,以便供视频应用程序使用。


  主芯片DM642的处理能力达到4800MIPS,它的最大特点是芯片内部集成了三个可配置的视频端口[5],这些视频端口提供了与通用视频A/D转换芯片的无缝接口,因而无需外加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FIFO就可以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SAA7115支持六路CVBS(复合模拟视频输入)或三路S-VIDEO (S端子信号)输入,支持多种格式的数字RGB和YUV视频信号输出。DM642通过IIC总线控制SAA7115的内部寄存器。
  采用类/微驱动模型编写DM642芯片视频端口的视频采集驱动程序,驱动必须满足如下几个基本功能:
  · 硬件中断;
  · 可同时处理DM642的三个视频端口;
  · 支持应用程序配置视频采集的参数,支持获取图像数据;
  · 支持场图像的采集,支持对CVBS和S-VIDEO两种模拟信号的采集。
  在视频采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视频数据进行实时控制和有效的传输,因此需要使用硬件中断,并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根据视频端口内部FIFO的状态通过EDMA完成视频数据的读入。
2.2 视频采集驱动程序的框架构建
  视频采集驱动程序包括类驱动和微驱动两个模块,视频采集驱动程序的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类驱动使用GIO模块,GIO模块的传输模式是基于流输入输出模块的同步I/O模式的,更适合文件系统I/O,如视频采集的应用。该模块的主要API函数的描述如表1所示。

变压器设计入门各位大神 小弟求指教 充电桩变压器设计入门 需要从哪些书籍 了解变压器的相关设计公式 进行推导设计 如 磁芯如何选择 电感 漏感 变比 等等等参数如何计算出来开关电源基础

高性能表层的热塑性PI薄膜挠性PCB板对表层的热塑性PI薄膜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它的机械性能、电气特性不能低于芯层用的PI薄膜,同时,还要具备与芯层和铜箔的高粘接性、良好的热压成型加工的工艺性和生产性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特性及应用自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围绕它的研究、开发工作一直不断地进行着,上世纪90年代末又开发出锂聚合物电池,2002年后则推出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隔膜组成。正、负极及电解

大电流电感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