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RM模式PFC设计之二——铁硅铝电感的设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1-28 06:32:00 浏览量:在第一部分已经算出了包括BOOST电感最小值在内的所有主要参数。<?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下面说说用铁硅铝CORE设计CRM BOOST电感
先根据经验找一个铁硅铝的CORE,
CS203125,其参数如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AL=68nH/N2 ,u=125, Le=5.09CM, AW=1.14cm2, OD=21.1mm,ID=12.07mm<?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因CORE的AL值误差范围为±8%,最小ALmin=68*(1-0.08)=62.56nH/N2
得电感匝数N=SQRT(Lmin*106/ALmin)=SQRT(0.252*106/62.56)=63.5Ts,取64Ts
计算NI=N*Iinrms-pk=64*3.617=231.5
查CS203125 CORE的NI与AL的曲线图,231.5已经超出曲线图,说明此CORE偏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再选一规格稍大的CORE CS229125,其参数如下: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AL=90nH/N2 ,u=125, Le=5.67CM, AW=1.41cm2, OD=23.62mm,ID=13.39mm<?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最小ALmin=90*(1-0.08)=82.8nH/N2
得电感匝数N=SQRT(Lmin*106/ALmin)=SQRT(0.252*106/82.8)=55.2Ts,取55.5Ts
计算NI=N*Iinrms-pk=55.5*3.617=200.7
查CS229125 CORE的NI与AL的曲线图, NI值200.7对应的AL为41 nH/N2<?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此时对应初始磁导率AL的百分比B=41/90=45.6%
得实际最小升压电感量L =Lmin/B=0.252/0.456=555uH
下面计算绕线:<?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采用单股铜线,取其电流密度为4A/m2,
则所以的铜线直径d=SQRT(Iinrms-pk/(4*3.14))*2=SQRT(3.617/(4*3.14))*2=0.638mm,采用标准线径0.65mm
2UEW漆包线的绝缘层厚度为<?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0.15mm
则铜线外径为D=0.65+0.15*2=0.68mm
计算CORE第一层可容纳圈数Nm=(3.14*(ID-D/2)/D)-1=59.3Ts
因绕线不平整,实际第一层可容纳圈数Nm1=Nm*0.95=59.3*59.3=56.3Ts
得出,对于N=55.5Ts采用CS229125的Core刚好绕满一层。
到此设计采用铁硅铝设计CRM BOOST 电感全部完成。
考虑到100K的工作频率的趋肤效应,建议采用多股漆包线取代单股漆包线并饶。其相关换算在此省略。
在临界模式下,该计算的变化磁感应强度是多少?再该变化磁感应强度下的铁损大概又是多少?望楼主能给出计算/设计过程及具体结果!!
我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铁硅铝不适合用在CRM模式!
我发表该观点的理由是,如果B值取的太高损耗会非常大!这里的B值貌似取在了0.456T,若折算为交流量大概就是0.228T。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MAGNETICS的铁硅铝损耗曲线(这家公司做铁硅铝磁的材性能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
体积为1.877cm^3则铁损大概为9W,我个人感觉太大了!
我不确定你的这个交流量是这么来的
下面是这个铁硅铝的CORE的损耗曲线图,你可以看看,与你的差别很大。
当然的确一般很少见用铁硅铝做CRM PFC的,但多是出于成本考虑。
那你的变化磁感应强度取得多少?我上面的是以B/2近似得出的结果,波形为三角波。一般的损耗曲线是以正玄波测试的,但三角波的损耗曲线与它的差值不会太大。
1000高斯以上的曲线都没了,估读损耗难度比较大!
磁场强度大约在100 Oe左右。
Gs和Oe是不同的东西,不要搞混淆了。
我没搞混,看损耗主要看变化的磁感应强度(Gs、T)而不是磁场强度(Oe、A/m)。
u—Ho曲线只是用来观察AL变化比例的,与损耗没关系!!
Gs和Oe我分的清!
我觉得用铁氧体其实材料成本其实要低一些,且制作成本也低(有骨架,可以直接用绕线机,不像磁环要穿线)。
版主可以把价格和制作成本列一下,以便更好的做比价。
这样的帖子好啊
呵呵
收藏先
成本是一方面铁硅铝原料成本低但是制作成本较高,
另一方便是铁粉芯的制作特性所决定,其磁芯内掺有金属粉末导致其铁芯损耗比铁氧体大很多,所以一般对于铁粉芯要看磁芯的铁损,对于铁氧体是看绕线的铜损,而对于DCM和CRM一般不会使用铁硅铝因为其电流的交流成分很大会造成铁损很大
同意你的观点,铁硅铝适合的是CCM
铜线直径怎么算来的,怎么算的不对啊 司令,你这个线径算的有问题,应该是1mm的样子。请教一下,按楼主所说取55.5Ts,在NI为0时,电感感量为 55.5^2*90*(1-0.08)=0.255mH;在额定电流时,感量则变为 55.5^2*41=0.126mH。
不知道这个555uH 在哪里用得到?
则所以的铜线直径d=SQRT(Iinrms-pk/(4*3.14))*2=SQRT(3.617/(4*3.14))*2=0.638mm
请问,算出来的值好像不是0.638,请问是不是0.28开根号再乘以2?
有个地方没看明白的,你说的55.5TS,用这环,计算后才200多的感量,跟你再次验算后的555uH,相差很远啊 你好,我看完了这个设计过程,你到最后还是55.5Ts,那么对应的L=280uH,那么你校正后的实际电感量550uH有什么作用? 还是我对你上面的设计过程理解错误 版主,这里为什么是Lmin/B呢?看到此贴受益匪浅,小弟有两个疑问。
磁环随着NI的增加AL是降低的,升压电感在实际设计中是怎么计算?
是L =Lmin/B=0.252/0.456=555uH?还是Lmin=0.252?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求解答!看到此贴受益匪浅,小弟有两个疑问。
磁环随着NI的增加AL是降低的,升压电感在实际设计中是怎么计算?
是L =Lmin/B=0.252/0.456=555uH?还是Lmin=0.252?
占个前面的位置 哈哈 又出新帖子了是啊,新帖不断,再顶!!
顶起!楼主,我对你的景仰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TO 楼主,JACK版主,能否提供这份磁芯的资料~~~谢谢
是啊!
H(磁场强度)等于0.4*pi*N*I/le,跟NI和磁路长度有关,B(磁通密度)等于E*108/(4.44*N*Ae*F),跟电压E,N, 截面积,频率有关
我这有浙江科达磁电的全套电子版说明书,里面有损耗曲线,直流偏置图,等各种材质的,有需求的可以加我QQ:122696114。
好的磁芯一定要搭上好的MOSFET,才能体现出整体的效果出来,相同规格的NOSFET, Qg*Rds(on)谁更小,谁的性能就越好!要找好的MOSFET,或者大功率的升压IC或者大功率的LED路灯驱动IC,请找我13927409969 太好的帖子了,正在找这方面的资料 学习了 mark xia 学习了,尽管还有一些同样的困惑!不过还是学了不少呵!!! 分析的都有道理。做个记号,关注。
变频冰箱解决方案
1、概述
变频冰箱采用先进的矢量控制算法,结合电力电力技术对电机进行变频控制,持续控制压缩机的速度以适应热贴片绕线电感损失和优化能源应用,并且优化实现最小的
DIY一个QC3.0快充充电器,准谐振+同步整流 DIY一个QC3.0快充充电器
输入:100~264V AC(50-60Hz)
输出:5V-8V3A,12V2A
效率:88%+
充电器外壳:中规固定插头,尺寸:42x57x24mm
PCB板尺寸:51*35MM,1.2MM厚
电容隔离驱动SLMI350,共模抑制能力更高 .2.5A光2.5A兼容光耦隔离式单通道栅极驱动器SLMi350。 SLMi350采用DIP8GW封装,提供大于7.0mm的爬电和间隙距离,其峰值驱动电流能力达2.5A,通过采用业界领先的双电容隔离技术和“OOK”传输技术,实现了5kVrms的隔离电压和高达10kV的隔离浪涌电压,并具有超过150kV/us的共模瞬态抗扰度(CMTI),保证了在极端恶劣工作环境下,可靠稳定地工作。 该产品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客户的多样需求,拓宽更优、更宽的产品线。 优品推荐:SLMi350 2.5A隔离门驱完美兼容TLP350
大电流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