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电感的规格、特性与等效电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10 00:11:01 浏览量:电感是构建开关电源的重要元器件之一。
然而,听说包括电感在内的磁性元器件很难弄懂。
的确,不擅长磁性元器件的人不在少数。
尽管如此,直到如今开关电源也是必须项目,是无法避开的。
-那么,应该掌握的切入点是什么? 首先想介绍一下电感规格的读法,虽然这是很基本的知识。
最先想说的是,即使是同一规格项目,规定该项目的条件也因产品和制造商而异,这种情况很普遍。
同样,比如针对同一规格项目,某制造商保证了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而另一制造商则仅提出Typical值(typ/代表值/标准值),类似这类情况混杂存在。
因此,在电感选型和与类似品的比较探讨时需要注意。
-也就是说,需要仔细确认规定条件对吗? 的确如此。
请不要忘记这一点,就是仅按提供的数值进行比较的话,有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下表是我公司产品目录的摘录。
标称电感值当然是必须项目。
测量频率如最后一列所示为100kHz,容许差为±30%。
自身谐振频率是作为电感进行工作的极限频率。
在这里保证了最小值。
表示在不超出所记载最低限度的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
直流电阻是卷线电阻居主的电阻,这里作为条件标明有±20%容许差。
额定电流是需要仔细确认条件的项目之一。
其中一项规定了直流叠加容许电流,该电感的情况下,表示直流叠加的电感值为-30%的电流值的最大值。
不同的制造商/产品,其条件也不同(-10%~-30%)。
作为另一个额定电流,规定了温度上升容许电流。
规定了施加直流电流时的温度上升达40℃的电流值的最大值,该项条件也因制造商/产品而不同(20℃~40℃)。
关于额定电流,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并非每个制造商/每种产品都提供直流叠加容许电流和温度上升容许电流这两项。
一般来说,仅提供其中一项时,可以认为从额定角度规定了其中较小的一项,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向制造商确认一下比较好。
由于额定电流是重要的项目,因此我再稍微详细说明一下。
下图是表示直流叠加和温度上升特性与最大值、typ值、余量的关系的图。
以直流叠加容许电流为例进行说明。
温度上升容许电流的思路也是相同的。
该例中的直流叠加容许电流是作为使直流电流增加、电感值为-30%、即降低30%时的电流规定的。
不仅局限于电感,产品个体间一定会存在值的波动。
typ值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值。
保证值是规定所容许的最大值及/或最小值的值。
因此,是对typ值具有余量的值。
进行实测的话,多数值是接近typ值的,但其中也包括接近最大值、最小值的个体。
确认typ与最大值/最小值,即可清楚余量有多少。
此外,对特性与规定条件进行对比整理,可以看出来是在宽松条件下的规定还是在严格条件下的规定。
-顺便问一下,为什么各产品或制造商间对同一特性的规定条件会有不同? 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我想主要是对于应用电路的性能要求和安全确保等,什么样的条件最合适,各制造商的考量不同。
当然,还涉及到对产品的性能、特性、品质、可靠性的级别定位、以及价格等条件。
-其他还有什么需要作为切入点进行确认的吗? 除规格理解外,为了解电感的基本特性,还需要知道等效电路与各成分。
讲电容器时,介绍过ESR和ESL等寄生成分及其影响,电感同样也有寄生成分。
使用等效电路进行说明。
Rdc主要是卷线的直流电阻,也被称为“铜损”。
这是与电感串联的成分。
Rac主要是铁芯材料的损耗,也被称为“铁损”。
如电容与电阻所表示的,具有频率特性。
频率高则阻抗下降,损耗增加。
绝缘电阻是对应于泄漏电流的直流电阻。
电容是由于卷线被聚氨酯等薄膜绝缘,因此卷线与夹着绝缘物的导体、即电容器的构造相同而产生的。
该线间电容是主要电容,对谐振点有很大影响。
Q是表示电感性能的指标。
用R(Rac)除X(= ωL)的值表示对于频率有多少损耗。
由公式可知,当R(Rac/铁损)小时Q变大。
通过频率与电阻/阻抗的图表来表示电感的基本特性。
这是6mm见方、高度2mm的4.7µF电感例。
红线为Rac/铁损。
蓝线为阻抗,绿线为X(ωL)。
如前所述,由于具有电容,因此有谐振点。
绿线X在谐振点之后的频率表示电容器主体的特性,频率越高阻抗越低。
Rac随频率上升而增加。
Rdc为直流(零Hz)时的Rac。
顶上,看看。
基于Matlab 的孤立逆变源的设计方案0 引言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分布式发电以其环境污染少、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供电可靠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各国家竞相研究的热点,在美国、欧洲等技术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以将其广泛应用在微电网中。逆
基于MSP430FW427的无磁水表设计方案 1 MSP430FW42x单片机介绍
MSP430FW42x系列单片机是TI公司针对电子式流量与旋转运动检测最新开发的专用MCU芯片,它将超低功耗MCU、旋转扫描接口(SCAN IF)和液晶显示LCD驱
拆解了一台PFC60W电源,输入端用L6561,初级还有一拆解了一台PFC60W电源,输入端用L6561,初级还有一颗PWM IC,这是怎么实现的,求解
是不是PFC+Flyback的架构?版主你好,后面是反激结构,但是前面L6561是怎么实现PFC的,有原理图吗?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