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PT技术的太阳能发电的路灯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2-13 06:56:55 浏览量: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屋顶的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供人们在夜晚使用。
据专家预测,到2040年,全球的光伏发电量将占世界总发电量的26%,2050年后将成为世界能源的支柱。
太阳能路灯以太阳光为能源,不需要铺设复杂的管线,安全节能无污染。
白天利用太阳光给蓄电池充电,晚上蓄电池提供能量带动路灯工作。
路灯的关/开过程采用光控,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技术,最大程度的吸收太阳能,提高太阳能光电池的效率,以降低路灯系统的成本。
最大功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Tracking,MPPT)系统是一种通过调节电气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光伏板能够输出更多电能的电气系统。
1 硬件组成 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这里控制目标是输出功率为最大,调节手段是改变开关管的开通占空比。
由于光伏阵列的软特性,并不是简单的增大开关管占空比就能增大光伏阵列输出功率。
当Buck电路负载为蓄电池时,其构成了蓄电池充电电路,将蓄电池直接接在Buck电路的输出端,通过调节蓄电池的端电压实现蓄电池的充电控制,使用单片机智能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蓄电池的智能化充放电控制。
Buck电路为主电路,如图2所示,太阳能光伏阵列输出额定电压为35 V,输出额定电流为4.65 A,蓄电池额定电压为24 V,开关频率为80 kHz。
电路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时电感量:
一般选取k=0.05~0.1。
将电感值确定以后,实际电感器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电气标准、系统尺寸和安装方式等限制。
许多磁性元件供应商均提供各种型号的标准产品,可满足绝大多数的设计标准要求。
Buck电路为实现最大功率技术的主电路,采用C8051F330单片机进行控制,采用有效的算法通过软件编程由单片机输出不同占空比的PWM信号,经由U4,U5处理,如图3所示,驱动开关管Q1的导通与关断。
由于单片机C8051F330的驱动电流太小,且Buck电路中MOS管与主电路不共地,故采用隔离作用的B1215LS和输出电流为0.5 A的高速光电耦合的MOS门驱动FOD3181,满足MOS管工作的要求。
C8051F330(如图4所示)的P0.2为太阳能光伏阵列的电压采样信号输入,P0.3为蓄电池电压采样值的输入,P0.5为主电路中电流信号采样值的输入,P1.6为温度传感器值的输入,P0.6为8位PWM信号输出,P0.4输出控制负载的接入及过流时对电路的关断,P1.0~P1.4接拨码开关,为路灯设置定时,其定时长短由拨码开关的状态决定,四位拨码开关共24=16个状态,分别可定时1~16个小时。
12 V电源主要是给系统电路中的三极管等元件的正常工作提供能量,由于采用了凌阳C8051F330单片机进行控制,故系统需要提供+3.3 V的电源。
3 软件设计 整个系统的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
路灯的接人以太阳能板的电压为依据,当采样电压<3 V时,太阳光已暗,接入路灯,开始定时,定时时间值由拨码开关设置。
同时停止MPPT,以减小夜间的能量损耗。
当定时时间到后,断开路灯。
在整个系统工作过程中,单片机始终采集蓄电池的端电压,路灯是否接入以及接入后,一旦发生蓄电池过放现象,单片机P0.4引脚输出高电平,断开路灯,保护蓄电池。
待蓄电池通过充电电压升高后,如满足接人条件,再接人路灯。
在本设计中,加入了最大功率跟踪技术,使输入功率提高了20%。
由于蓄电池的容量远大于太阳能光伏阵列的充电能力,蓄电池充电时未采用防过充措施。
4 结 语 经实际运行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等优点,较好地将太阳能光伏技术与路灯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并实现了智能控制。
PCB多层板的设计认为层板在设计的时候,各层应保持对称,而且 是偶数铜层,若不对称,容易造成扭曲。 多层板布线是按电路功能进行,在外层布线时,要求在焊接面多布线,元器件面少布线,有利于印制板的维修和排故。 在走线方面,需要把电源层、地层和信号层分开,减少电源、地、信号之间的干扰。 相邻两层印制板的线条应尽量相互垂直或走斜线、曲线,不能走平行线,以减少基板的层间耦合和干扰。 板外形、尺寸、层数的确定 印制板的外形与尺寸,须
秒懂,手机射频芯片有啥用 4月08日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立即报名 12月04日 2015•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精彩回顾 10月30日ETF•智能硬件开发技术培训会 精彩回顾 10月23日ETF•第三届 消费
石英晶体滤波器标签:石英晶体(36)一、术语解释 1、 插入损耗:信号源直接传送给负载阻抗的功率(P0)和插入滤波器后传送给负载阻抗的功率(P1)之比的对数值。通常用分贝(dB)为单位进行度量,表示为IL=10 l
大电流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