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LCD驱动电路IP核的总体设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2 11:37:43 浏览量:仿真和验证
本文利用Xilinx公司的仿真软件ISE作为仿真工具,分两步对所设计的IP核进行了验证。
首先,本文先对IP核的各个模块(包括内部的子模块)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验证。然后,参照芯片的工作过程,对整个芯片进行了整体仿真。图3和图4是利用ISE对整个IP核的行和列控制功能进行仿真而得到的仿真结果。图中CLK和CLK1分别是MCU接口模块的数据传输控制时钟和行电极扫描脉冲;M和N分别为列电极与行电极数目选择控制端; CS的低两位和高两位分别为行级联与列级联控制端。
图3和图4的仿真结果说明:
1. 当RESET为高电平时,IP核处于初态或清零态;当WRITE为高电平时,IP核处于工作态,可以接收显示数据。
2. 在时钟CLK的上升沿,MCU通过接口向IP核的RAM并行写入8位显示数据;在时钟CLK1的上升沿,行扫描驱动电极依次输出扫描脉冲,列信号电极会把RAM里的数据从SEG上输出。
3. 行数控制端可以改变行扫描的电极数目。当行数选择控制端N为“3E”时,在COM0~COM61输出扫描信号。如图3所示,在第1个行时钟信号时,电极COM61上输出扫描信号,在行驱动时钟控制下,逐行递减对行电极进行扫描;第7个行时钟信号时,N变为“22”,扫描信号变成在行电极COM33上输出,逐行递减对COM0~COM33进行逐行扫描。
4. 列数控制端可以改变列信号的电极数目。当列数选择控制端M为“110”时,SEG电极为48位输出;当M为“010”时,SEG的输出变为16位;当M为“101”,SEG的输出变为40位;当M为“100”,SEG的输出变为32位。
本文对该IP核的列数控制、行数控制、核间级联等功能分别进行了功能验证,并都通过了验证。此处限于篇幅只介绍了列数与行数控制功能。
现场总线在涤纶短丝后处理联合机中的实际应用 1 前言在化纤涤纶短丝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后处理牵伸联合机是整个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各单元机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成品丝的质量。采用传统的机械长边轴或同步调节器控制,各单元机之间的工艺比例倍数调整极不方便
怎么选择拓扑结构现在需要做一个输出20KV,功率大概1KW左右的充电可调高压电源,需要用什么拓扑结构
MOV、NTC、PTC在电源模块保护方案中的应用详解最常见的特殊电阻有压敏电阻和热敏电阻,这个在AC-DC开关电源设计和应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了解下这两种电阻的特性和具体的作用:压敏电阻MOV是在电路电磁兼容EMC中最常用的器件之一,广泛的被应用在电子线路中,其特性通俗理解为前端电压高于压敏电阻的开启电压时,压敏电阻被击穿,压敏电阻的阻值降低而将电流予以分流,防止后级受到过大的瞬时电压破坏或干扰,从而保护了敏感的电子组件。 利用的就是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当过电压出现在压敏电阻的
大电流电感